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什么时候冬至,以及历年冬至日期对应的知识点,文章可能有点长,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,增长自己的知识,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本文目录
什么时候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
春分,于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。
夏至,于每年6月21日或22日。
秋分,于每年9月23日或24日。
冬至,于每年12月21日或22日。
资料拓展:
夏至,古时又称“夏节”、“夏至节”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古时民间“四时八节”中的一个节日,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。
春分,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春季第四个节气。春分的意义,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,各为12小时;二是春分正当春季(立春至立夏)三个月之中,平分了春季。
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°(秋分点),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等长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说,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2019年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
冬至,又称日短至、冬节、亚岁等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,有冬至祭祖的习俗;在中国北方地区,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。
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分别在什么时候
春分时间:每年3月19日或20日或21日或22日。
夏至时间:每年6月20日,或21日,或22日。
秋分时间:每年9月22或23或24日。
冬至时间:每年公历12月21或22或23日。
扩展资料
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。南方沿海不少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。家家户户把祖先像、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,安放供桌,摆好香炉、供品等。祭祖的同时,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、土地神,叩拜神灵,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,家和万事兴。
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,冬至这天,大多数广东人都有“加菜”吃冬至肉的风俗。潮汕一带有“冬节丸,一食就过年”的民谚,俗称“添岁”。客家人认为,冬至时的水味最醇,所以,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。
冬至是什么时候
每年的公历12月21-23日是冬至。冬至其实是在太阳到达黄经270°时开始,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或农历十一月十五(满月)前后共30天范围内之1天。
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,北半球白昼最短,北半球极夜,南半球极昼,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,白昼渐长。”可见冬至又代表着一年之始,又十二地支之首支“子”冠于冬至,因此冬至所在之农历十一月又称为“建子之月”。
冬至的天文现象。
冬至日北半球的白昼虽短,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;冬至之前不会很冷,因地表尚有"积热",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;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,这天文气象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,显然偏迟。在北方,冬至日要吃饺子的,据传说,当天如果不吃饺子,在这个冬天,要冻掉耳朵的。
冬至什么时候
北京时间12月22日5时48分将迎来冬至节气。
民间习俗从这一天开始“数九”,标志寒冬到来。天津民俗专家、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,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,也是入冬后的第四个节气,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,它是天文意义上冬天的开始。
冬至夏至分别是什么时候
夏至(6月22日)是白天时间最长,冬至(12月22日)是白天时间最短。
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(北纬23°26′28〃44),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,且越往北越长。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,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。
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过了冬至,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。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冬至过后,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进九”,我国民间有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的说法。
夏至冬至习俗:
一、吃面
“民间就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说法。这天我们南方地区就有吃面的习俗。因为从夏至开始就要进入炎热的三伏天,这个季节容易引起肠胃不适,消化不良等疾病,面条是软化食品容易消化。再说长寿面长寿面有长寿的意思。喜面喜面有喜庆意思。
二、撑夏
撑夏就是撑下巴,说是夏至以后人喜欢打瞌睡,整个人无精打采,身体消瘦,这天吃鸡,有鸡来撑住下巴,免的打瞌睡。
三、吃苦瓜
吃苦瓜预防苦夏,夏至以后慢慢地就要进入酷热的季节,炎热干燥人的身体容易上火,苦口良药,苦瓜清热泻火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夏至日
百度百科-冬至
好了,文章到此结束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